冲抵十年高位,玉米价格怎么了?

  • 2022-04-26 13:42:51
  • 来源:农财网种业宝典
  • 1454

4月21日,国内玉米期货最高达到3014,创历史新高。

国际玉米也达到10年高位,距离历史新高一步之遥。

影响玉米上涨幅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?

玉米后市会怎样?

国内玉米:首次突破3000大关

4月20日,国内玉米延续上涨势头,首次攻破3000元/吨大关,最高点触及3014元/吨,最终收于3008元/吨,日内成交量、持仓量双双放大。今年以来,玉米期货价格已上涨超过12%。

1651211296.png

国信期货分析师覃多贵表示,近期国内玉米现货市场总体相对平稳,但来自替代品的利多因素对其形成提振,一方面国内小麦供需偏紧,而政策性小麦停拍,使得小麦价格重新走强,另一方面俄乌冲突继续对国际谷物市场形成支撑,推升进口替代性谷物成本。总体来看,短期玉米期货价格或延续高位运行。

方正中期期货饲料养殖组分析师侯芝芳也认为,定向稻谷暂停拍卖提振市场情绪,虽然玉米深加工开工率下滑对其构成一定的压力,但养殖端存在显著支撑,预计短期内玉米期价整体将维持高位偏强运行。

国际玉米:逼近历史高点

我们放眼国际玉米33年走势来看,最近美玉米期货价格亦逼近历史高点,自2012年来首次突破每蒲式耳8美元。4月19日,芝加哥期货交易所(CBOT)交投活跃的7月玉米合约盘中一度触及近10年来高位,距历史新高一步之遥。

今年以来,玉米期货价格已上涨超过35%。

1651211315.png

从长期来看,全球对于种植的担忧已经逐步体现到期货市场。侯芝芳表示,俄乌冲突继续对市场产生利多影响,市场维持乌克兰以及美国玉米种植面积下滑的预期。此外,市场即将进入北半球天气炒作时间周期,整体期价倾向于易涨难跌,短期内美玉米期价或延续震荡偏强波动。

影响玉米上涨幅度的主要因素

(一)政策导向:扩大豆、稳玉米

2022年粮食生产的重点是做到“两稳两扩”,即:稳口粮、稳玉米;扩大豆、扩油料。在稳玉米上,着力提高玉米单产,巩固提升产能。而且政策层面对粮食种植的导向是非常明确的,那就是扩大玉米和大豆的补贴,吉林省东部和西部大豆补贴高出玉米200元/亩以上,中部高出300元/亩以上。农户种植意愿强烈,大豆面积增幅较大。

2021年我国玉米产量达到了27255.2万吨,较2020年增加了1188.68万吨,同比增长4.56%。但是,综合考虑供需形势,国内玉米市场存在一定的产需缺口。2022年生产的玉米还将水涨船高。根据中华粮网调度,今年东北三省租地成本继续上涨,化肥价格大幅上涨,种子成本略有上涨,综合成本上涨至少超过两百多,受疫情影响,人工成本也将会有所增加。据了解,吉林省样本农户玉米地租成本平均上涨约24.7%,化肥成本上涨约34.2%,种子成本上涨约9.8%。黑龙江省样本农户玉米地租成本平均上涨约23.7%,化肥成本上涨约33.6%,种子成本上涨约16.1%。

(二)国际玉米进口成本增加

关于2021/22年玉米进口,农业农村部预估是2000万吨,美国农业部4月供需报告将玉米进口量调整到2300万吨,较上月减少300万吨。而2021年我国玉米进口量较前一年增长近两倍,达到了2836万吨,创下纪录新高,这占全国玉米总产量27255万吨的十分之一以上。

根据海关数据,2022年1-3月份累计进口量为709万吨,同比增6%,从来源上来看,主要进口来源有美国、乌克兰和缅甸等国。如果按照进口量推测,已经达到三分之一了。4月11日,中国买家又买进了102万吨的美国玉米。这也是继4月4日104万吨之后本月第二笔对美国玉米的单日采购超百万吨的大单。随着3月份黑海的出口逐渐停滞,中国进口来源已逐渐转向美玉米,预计5-6月的进口成本也将处于水涨船高的局面。

(三)国内替代品最大是小麦,身价提高价格优势丧失

如今国内小麦价格1.7+,就算是新季小麦上市,市场预期也基本在一块四五左右,所以比较明确的是小麦的替代会有较大程度的下降,不确定性较高的是进口粮源的替代,但我国仍将多渠道、多品种增加进口补充,包括木薯等小品种。

(四)不确定因素对行情炒作

国内玉米先是面积受到政策引导,进入7、8月份天气炒作的关键时期,行情可能继续上涨。而且国际局势不明,俄乌冲突是否会带来更大变局,引起粮价上涨,都还不确定。从最近期货持仓来看,资金对玉米的关注度正在提高。

后市分析

中国养殖市场将继续缓慢恢复,玉米饲用需求环比将继续增长,新季玉米库存继续下降。

新冠疫情在4月份大多数时候,将继续影响北方玉米主产区粮源外运。

国内扩大豆稳玉米产量,农资成本上涨和玉米产需缺口扩大支撑玉米价格。

进口补缺口但成本增加,替代也在上涨。

如果新季进入生长关键期,天气炒作和国际地缘局势变化都将激化行情。

因此,预计4月下半月期间,国内主产区玉米价格将总体稳中略偏强走势为主,价格实质性下跌难度极大。但短期下游消费疲软限制玉米价格空间,市场仍对玉米长期行情持乐观态度。